為補家計來港慘遇意外 母:以為只是分類廢品,哪想到有這種機器?
「我們一開始不知道他要去做甚麼工作,連他自己也不知道。」羅君豪被帶過關後,始知道自己將會從事回收場工作。羅6月5日正式上工,從事分揀膠樽工作,日薪600元,工時長達10多小時。
在回收場內,膠樽經分揀後會經機器絞碎,以便洗淨和熔化為新物料。按照膠樽型號,回收後的塑膠可被製成塑鋼帶和顆粒狀物料。據父母了解,由於絞碎塑膠的機器上經常有膠樽停留,未能順利進入機器,工人需要用腳將塑膠擠入機器,懷疑兒子過程中失足跌入機內。羅跌入機器後大叫,同事才知道意外發生,並按下緊急停止掣。據悉,羅右腳膝蓋以下部分已被輾碎,而左腳腳掌皮肉亦被輾至見骨。羅母表示,兒子在回收場內從未接受相關訓練,工廠亦未有想辦法將滯留在機器上的膠樽清除,始做成意外。
【全文:https://wknews.org/node/1998】
~~~~~~~~~~~~~~~~~
聾人接收反送中資訊滯後 自組學堂追上時事 倡議新聞設手語
「聾人力量」黃耀良表示,由於香港的免費電視只有極少手語,直播沒有字幕,因此聾人看新聞有很大的困難。問卷的第二部份指出,81.4%健聽受訪者看過反送中行動的直播,比聾人的72.2%多接近1成,主要原因就是根本看不明白直播情況。很多時候,他們要等到有文字甚至手語訊息,往往較健聽人滯後3小時至兩日。
【到網站看:https://wknews.org/node/1999】
~~~~~~~~~~~~~~~~~
回過頭來,G20到底做(不)了什麼?
G20峰會過去,似乎沒有什麼重要結果。在峰會前的中日會面,安倍晉三與習近平皆同意要盡快簽訂「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」和「日本-中國-韓國自貿協議」。安倍主動提到維持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重要,更主動邀請習近平在明年櫻花時節「作為國賓訪問日本,讓日中關係再上一個新台階」。特朗普雖然提及香港,中美關係的主要進展卻是關稅戰暫停,是這次峰會少數較明確的影響。
會面尾聲,各國領袖一致通過《大阪宣言》,表示會致力實現自由、公平、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、「持續開放市場」,《巴黎協定》的簽署者(除了美國)又重申將完整執行協定內容,各國亦贊同日本的「大阪藍色海洋願景」,目標是2050之前清除塑膠造成的海洋污染。然而,一些評論家和國際環保團體卻批評這份宣言以至G20本身「得個講字」。為什麼G20很多時看起來都只是「得個講字」?這是事實嗎?如果不是,G20到底有什麼作用?
【全文: https://wknews.org/node/1996 】
~~~~~~~~~~~~~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