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圖:沙
剛過去的周日(21/3) 是新來港婦女照顧者攝影展覽《心照》的開幕禮,開幕禮上,同根社義務組織幹事黃佳鑫稱,這次是自疫情以來,同根社長期以來沒什麼活動中的一次大活動,很高興不同的姊妹及友好能再聚首,亦希望更多支持新來港婦女照顧者及同根社的工作。
開幕禮上,由本身也是新/舊來港婦女照顧者,同根社的執委把帶有著寓意嚮往光明,樂觀勇敢的太陽花,頒給是次參展的同根社姊妹們;接著姊妹們導覽分享她們的作品。
攜來自種盆栽悉心佈置 賽莉:「痛中有被關心的感覺」
賽莉指著相片說,作為一個照顧者,也會有身體勞損,她有替家人、朋友做拔罐,而家人、朋友、醫生等亦有幫她做拔罐。「做拔罐時都會痛,但痛之中亦有被關心嘅感覺」。
賽莉指為著相展如何佈置得更佳,修改了好多遍,亦帶同自種的破芽洋蔥等不同自種盆栽佈展;就如她介紹部份相片時也分享,這些植物/生物的生命力很強,如同照顧者一樣。賽莉亦分享說她成長在海邊,故也找來很多海邊生物拍照。
拍下家居生活照 分享疫情間照顧者之苦
多個照顧者都有拍下他們家居生活照,泳兒拍下了兒子被困家中望出窗外照片及在走廊玩耍照片,而正中央拍著窗框的大相亦是在家中拍攝,「覺得圖像都表達我嘅心情,見到外面陽光好靚,但出唔到去,好似困住左」
小鄭的相片中,做功課的女兒,其小小的頭和手,被一片粉紅色網圍著,「睇住佢做功課都覺得好迷茫,好似教唔好佢咁」。
Gloria亦拍下了她在庇護中心作為照顧者的生活點滴,她分享其拍攝的一些相片,如由家中看到對座的豪宅,想反映出香港的貧富懸殊。
大家都不若而同,希望灰暗狀態儘快過去,疫情早日結束。
伸手抓住希望 與 誰說女性是嬌柔
父親去年去世的阿佳,分享這一年多來她的狀態也不太好。而她的的一張相片中,自拍她伸著的手在家中燈泡的下方,阿佳分享說「燈泡象徵希望,我很想抓住希望,雖然常常好像抓不住。」
冬茹除了拍下其子女在家中牆上的塗鴉作品,說「間屋有乜維修都要靠自己」,故拍下獨力維修紀錄;而展覽的題目和簡介文字,亦簡短而有力: 「誰。嬌 」「女性是嬌柔的!誰說?」
姊妹的成長經歷與感受 不是旁枝末節
同根社義務組織幹事黃佳鑫在活動結束前亦分享,很多時候姊妹需要見社工、律師,往往會聽到「呢啲唔駛講唔重要」。然而,這次展覽中見到很多姊妹的成長經驗,或是感受,這些都不是旁枝末節,是塑造著姊妹很重要的部份。
黃佳鑫指坊間所謂關懷照顧者,有時候只強調某些情況較極端的照顧者,如本身有殘疾,或需要照顧嚴重殘疾家人的照顧者。黃亦邀請大家反思「我們究竟係想關懷照顧者,抑或只關懷某啲『好形象』嘅照顧者,有啲照顧者可能未去到殘疾,佢地照顧仔女嘅辛苦經驗,就得唔到尊重?」「又或者,我們關心照顧者身份同時,會否又排拒當中一啲成長背景唔同嘅照顧者?」黃佳鑫呼籲大家對理解照顧者的背景也可多給一些耐性認識和了解。
=========
新來港婦女照顧者攝影展覽–《心照》(19/3-25/3) [只剩四天]
如果心照是默契的延伸,不用言說的溝通,那是一種美麗的內歛。 但是,假如心照是隱藏、背叛、痛傷、悲憤的遮掩,未言說出來的,其實是一把埋在心口的鋒利的刀,時刻刺向關係的每一方,結果表面雖然平靜如冰履,內裡卻是充滿裂縫和傷口。
《心照》,是八個作為照顧者的內地來港婦女,把藏在心底、未宣之於口的,借影像發聲。
日期:2021年3月19日 (五)—3月25日(四)
時間:上午10:00-晚上8:00
(3月25日下午6時提早完結)
地點:上海街618號地下活動空間
主辦單位:
同根社
參展人:
沈麗麗
李小鄭
李美娟
李艷軍
吴冬茹
施賽莉
陸泳兒
張 佳
策展人:
周佩霞